-
锐评:别让“正规程序”影响考生命运
原标题:别让“正规程序”影响考生命运 监考员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怀疑某个考生的眼镜可能有问题,可以等考试结束后留下考生细细检查,若真有问题,她的考试成绩自然会作废,该受的惩罚一个都逃脱不了;若没有问题,则可避免误伤无辜,影响考生的考试。 今年高考被称为“史上最严”,安徽石台县一名女生却“躺枪”了。近视的她一刻也离...
发布时间:2016-06-15 来自:中国青年报 -
教育部倡导“光盘行动” 学生节粮将纳入考评
人民网北京6月14日电(王艺锭)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节粮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专门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和节粮教育活动,明确校长在节粮教育中的重要责任,将学校开展节粮教育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将学生日常节粮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制订专...
发布时间:2016-06-15 来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
高校专业:如何发挥“负面清单”作用
原标题:高校专业:如何发挥“负面清单”作用 高考刚刚结束,专业报考成为考生和家长盘算于心的头等大事。哪些专业与兴趣爱好匹配,什么专业发展前景被看好?这些成为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必答题,也给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设计、引导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辽宁省发布了本科专业“负面清单”,建议高校暂缓申请增设国际经济与贸...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自:光明日报 -
锐评:科研经费不是“唐僧肉”
原标题:科研经费不是“唐僧肉” 【杏坛小议】 科技部不久前通报了6起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详细情况。被通报的单位包括部分高校在内,存在以虚假票据列支材料费和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等问题。另据国家审计署审计公告,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科研经费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自:光明日报 -
锐评:追求考研率的大学与毛坦厂中学没多少区别
原标题:追求考研率的大学与毛坦厂中学没多少区别 在看到母校也开始追求“另一种升学率”之时,难免生出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如果大学也沦为另一种“高中”,如何能够指望它更好地秉持“大学之道”? 前段时间,突然怀念大学岁月,于是点开母校官网浏览了一番。在繁杂的校园资讯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母校几乎所有的院系,都召开了...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自:中国青年报 -
“问题操场”追责不应止于学校(读者论坛)
突然之间,全国各地不少幼儿园和中小学频频爆出“问题操场”事件,这难道仅仅是偶然? 这些事件的背后,几乎都隐藏着同样的特点:一方面,招标过程不透明,参与竞标的公司只要具备相关资质证明,就可以越过竞标直接参与项目承建,且施工和验收基本都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另一方面,操场、跑道的送检样本几乎都是合格的。实际上,这种矛盾并非...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
小学语文教材真的存在“瑕疵”吗 教师“挑错”走过十个年头
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天,郑州一名作文辅导班的教师彭帮怀再次为小学生语文课本走上法庭。在此之前,他已经因教材打了10年官司,提起诉讼近20次,出庭10次,但从未胜诉。彭帮怀也因此被称为“纠错教师”。 这一次,他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存在368处“瑕疵”和一项产品缺陷为名,将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和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
发布时间:2016-06-13 来自:中国青年报 -
教育时评:“挽宿管阿姨走红毯”诠释大学价值
维修师傅与毕业生们一同走上红地毯。 高远 摄 闪光灯、红地毯、粉丝团、签名墙……以为这是明星云集的“奥斯卡”颁奖礼?7日晚,在中国药科大学2016届毕业生即将离别母校之际,大学生们自编自导的“很高兴遇见你”毕业晚会浓情上演。整场晚会脑洞大开,千名毕业生盛装出场挽食堂大厨、宿管大妈红毯走秀,学生以高大上的葡萄球菌为墨、器皿...
发布时间:2016-06-13 来自: 光明日报 -
资助政策送上门 贫困新生入学“三不愁”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王艺锭)今天下午,记者从教育部网站了解到,财政部、教育部将于高考结束后统一给每位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学生发放2016年版《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以下简称《简介》),确保今年高考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各项政策,消除顾虑,按时报到入学。据悉,这是两部门连续十年...
发布时间:2016-06-13 来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
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
原标题: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发布时间:2016-06-13 来自:中国政府网 -
教育·聚焦:塑胶跑道如何避免“合标不合格”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异味操场”事件发生后,有多名学者指出,“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但并不代表跑道无毒”。 据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报道,拥有17年产品安全检测和化学品毒理评估经验的专业人士魏文峰表示,国标《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只有第4.2.2条对化学危害方面规定了检测要求,检测项目却并不多,只有苯...
发布时间:2016-06-12 来自: 中国青年报 -
天价高考志愿咨询暴露了什么
原标题:天价高考志愿咨询暴露了什么 本报特约评论员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公开招生数据,但往往到了高考填志愿时,上一年的数据才姗姗来迟。咨询机构对已经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考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并无不可,但政府部门和高校不及时、主动公开信息,令考生和家长无所适从,却是很不正常的。 高考刚过,考生和家长再次面...
发布时间:2016-06-12 来自:北京青年报 -
在线教育玩出新花样,慕课将带来重大变革
原标题:在线教育玩出新花样,慕课将带来重大变革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不但能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还能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给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变革。”6月7日下午,第三期“浙报北京悦读会”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举行。 来自中文在线、北京一百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习网、爱阅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6-06-12 来自:钱江晚报 -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高考第一科语文可以说一直是社会的焦点,也是公众和舆论议论的中心。一方面是一般公众对高中数理化多数都忘得差不多,难以判断题出得如何,也无处下嘴议论,那些专业的门槛虽然并不很高,也曾经学过,但还是很难跨过去。但大家都识字,都有文字的理解力,作文题人人都可以议论一番。另一方面当然作文和社会有联系,题目容易让人有所联想,也可以...
发布时间:2016-06-12 来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
2016高考进行时·面孔:加油吧,兄弟!【组图】
昨日,陈经纶中学,高考第一天,入场前,两位男生对着送考的家长比画“加油”的手势。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昨日上午,西城区66中考点,语文考试刚结束,演员关晓彤走出考点,说考得还可以。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陈经纶中学,入场前,一位考生抱着从小陪到大的小熊玩具复习功课。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陈经纶中学,入场前,一位考生...
发布时间:2016-06-08 来自: 新京报 -
回归语文之美关注社会现实
原标题:回归语文之美关注社会现实北京一考点,一名早到的考生在场外复习。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点评人温儒敏 (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汪 锋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段增勇 (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特级教师)谭健文 (广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特级教师)陈维贤 (北京丰台二中特级教师)每年高考...
发布时间:2016-06-08 来自:光明日报 -
嘲笑毛坦厂中学可能是残忍和轻浮的
原标题:嘲笑毛坦厂中学可能是残忍和轻浮的 今年高考,最受关注的学校恐怕不是人大附中等探索素质教育的中学,也不是像河北衡水中学那样被称为“超级中学”的高考“牛校”,而是安徽山区小镇里的毛坦厂中学。毛坦厂中学拿不出太耀眼的高考成绩单,但它以庞大的办学规模、稳定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周边社区的深刻影响而知名。今年,类似“毛坦...
发布时间:2016-06-07 来自:中国青年报 -
北京举办2016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
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熊旭)6月2日、3日,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办的北京2016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官员以及督导工作者,围绕“教育管办评分离与督导评价”这一主题,进行深度研讨和交流。据悉,国家总督学、教育部副部长刘利...
发布时间:2016-06-07 来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
教育部: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贺迎春)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通知》指出,各地...
发布时间:2016-06-07 来自:人民网-教育频道 -
今天,94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林露)今天,是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一天,全国约940万人将走进考场,这一数字与前年的939万人和去年的942万人相差不大。考试将进行两天,部分省份由于考试科目设置不同,6月9日仍安排有考试科目。今年,《刑法》(修正案九)有关组织考试作弊罪条款将首次适用于高考,被媒体称作“史上最严高考年”。为此,教育部提醒...
发布时间:2016-06-07 来自:人民网